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3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637篇
林业   963篇
农学   633篇
基础科学   293篇
  2407篇
综合类   2976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607篇
畜牧兽医   650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08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is is the first morpho-histological comparison of guanaco ovaries between reproductive (long-days) and non-reproductive (short-days) seasons, and oestrogen receptor-alpha (ERα) and beta (ERβ) detection. Different stages of follicle development were found in the cortical area, but no corpus luteum was detected. The size and frequency of antral follicles and large atretic follicles were higher in long-day ovaries than short-days, consistent with ovarian activity in this seaso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ERα and ERβ was observed in follicl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between short and long days. These data reveal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fferences between reproductive and non-reproductive seasons of guanaco ovaries.  相似文献   
82.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的甘肃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中起关键性作用,也为当地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态服务。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甘肃省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遭到严峻挑战。本研究基于欧洲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覆盖数据(CCI-LC),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2005-2019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2005-2019年间,裸地面积减少最多,变化率1.88%,耕地次之,变化率2.31%;草地面积增加最多,变化率1.83%,建设用地次之,变化率191.08%。2)所有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中,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高且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变化速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综合动态度最大的时期为2010-2019年。3)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裸地之间的转入与转出以及其他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入。4)2019年整体的生态风险值较2005年明显上升。其中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最多,转化最频繁;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面积虽然较少,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83.
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植被和土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草甸草地的影响,以科尔沁草甸草地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围封(UNM)、围封+刈割(M)、围封+火烧(F)、放牧(G)4种处理,针对生长季土壤脲酶(S-UE)、碱性磷酸酶(S-AKP)、蔗糖酶(S-SC)活性和植被特征等开展研究,以探究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2)放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酶活性均降低,而丰富度指数增加。3)刈割较围封处理,不同功能群物种的补偿能力不同,禾本科的补偿能力大于菊科。4)火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3种水解酶活性均增加。5)多年刈割较放牧处理,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和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加,丰富度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均降低。综上所述,控制性火烧是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草地碳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成为履行国际承诺、打造碳汇新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综述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草地碳汇和家畜生产减排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碳汇、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中国草地固碳减排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草地固碳减排的贡献提供理论基础,为推动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5.
86.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回顾了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充分发挥森林碳汇潜力,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7.
为探索气候变化感知在适应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深度访谈数据为基础,基于“感知-适应”分析框架,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泊松回归模型,分析胶州湾地区居民气候变化适应决策和适应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胶州湾地区绝大多数居民已经感知到气候变化,半数以上居民采取了一定的适应措施,大多数居民对适应措施效果的感到满意。居民采取适应措施介于0-4项,平均为1.07项,适应措施的普及率和多样化仍有提升空间。影响胶州湾地区居民气候变化适应决策与适应选择的主要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不论是对适应决策还是对适应选择的影响都较大,其中又以“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和“对气象灾害损失的感知”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8.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